獲取人生自由的鑰匙? 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 「課題分離」

你是否有思考過,為什麼會對人生感到不自由?或許很多人第一反應都覺得,因為錢不夠啊!

或是覺得因為自己做什麼都感覺會被干涉,綁手綁腳的。

沒錯,這是很表層的問題點,若以錢的部分來說,為什麼需要錢?

有些人覺得因為錢可以買到快樂、買到時間、買到自由。

但我們是否有發現最根本的原因?

在這些快樂的背後,不外乎都會有其他人的影子存在,不論是你的家人、伴侶。

因此心理學家阿德勒說,人生的不快樂跟不自由,其實都來自於人際關係

而在被討厭的勇氣裡提到的「課題分離」,就是一把獲取人生自由的鑰匙。

本篇來跟你聊聊伴侶間的相處,以及反思過去受到高敏感內向特質的自己。

前言

哈囉,我是泡芙鑽。

最近在看的一本熱門書暢銷書籍叫做「被討厭的勇氣」,書中的內容,立刻讓我跟這幾天的連假生活連結在一起,因此寫下這篇反思跟你分享。

ec989808

去年跟泡芙先生登記結婚後,我們依舊是維持著婚前的生活狀態,因為工作跟住家在不同縣市,我們平時是住在自己家,假日再集合。

為什麼結婚後還會選擇婚前的生活方式?

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跟泡芙先生都是內向者,本來就需要大量的獨處空間,因此在結婚前就已經有共識。

我大概一兩個月才會回泡芙先生家住個幾天,其實在我們去年八月底登記前,我也才去過他家一次,到現在算一算,去他家好像也才七、八次。

要說對他家的生活環境與他的家人很熟悉嗎?好像也沒這麼熟悉。

※延伸閱讀:切勿將另一半「當作生活重心」,3招教你找回自我

被討厭的勇氣給我的啟發

在連假前我打了第三劑疫苗,過去兩次都沒有太大副作用,頂多有覺得手腳麻麻的,但也不會影響我的作息跟行動,精神也是很正常。

這次打完的24hr,明明天氣已經回暖,但我卻感到全身發冷從骨子裡冷出來那種。

我只是一直在觀察自己,也沒有跟老公說或是對外求救,只是很疑惑為什麼這種回暖的天氣,我會感到這麼寒冷,而且手腳冰冷、身體也是完全發冷的狀態。

原本跟家人們待在一樓客廳看電視,但越感覺身體不適。

那時只是單純還想說,是不是內衣太緊勒得不舒服,所以決定獨自上樓回房間換成舒服的睡衣、也開了電毯加上用吹風機吹暖我的雙腳並且穿襪子,非常全配的保暖流程。

當時躺在床上休息時,剛好讓我回想起過去的自己

看似獨立是因為太害怕出錯

我是個從小就自己長大的獨生女,基本上已經很習慣自己照顧自己。

也可能是我在自己的地盤是個生活智慧王,非常熟悉每個工具的位置跟用途,就像是鷹眼360度掃描一樣,那樣的熟悉度會讓我感到非常安全。

而過去我到當時的男友家時,一開始都會自然的依賴跟期待對方能多照顧我一點,但我發現,過去的伴侶都沒辦法滿足我這部分,總是會讓我在他家時感到很緊繃、很不自在

現在的我想起來,是因高敏感內向特質的影響,雖然我很獨立,但其實很慢熟,每到一個新環境,都會需要一段適應期。

※延伸閱讀:我是高敏感內向者,我就是如此「不正常」

不管是任何的生活所需,細節到我要怎麼裝飲用水、怎麼拿到乾淨的碗筷、大便如果太臭怎麼辦,哈哈。

在做每個行為時我都會考量到會不會不小心打擾到伴侶的家人,也擔心自己會不會不小心做錯了什麼,當然更別說需要當著全家人的面,表達自己的需求這件事。

我想這就是大家所稱的「自在感」,能不能在一個環境或群體中,自由舒適的放鬆自己。

Woman going through nervous breakdown

敏感細膩而容易想太多

由於日常跟男友兩人相處時,只需要稍微關注到彼此就會感覺到有被照顧,當然也是因為交往初期,兩人的關注點都在彼此身上。

不過當男友待在他自己家時,或許是熟悉的環境讓他太放鬆,也或許是他除了我,還得照顧到其他家人。

因此過去的我,剛到男友家的前幾次,很多時候都會讓我感到沒被照顧妥善,有時候當他跟家人聊天聊得很開心又忘我的時候,我就會有股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地方的感受

雖說聽起來感覺像是有公主病,但我想主要是因高敏感內向特質,因為感受過於敏銳,會去注意到很多小細節。

很容易的因為細微的小事感到開心快樂,但也很容易的因為小事感到失落跟傷心。

當時還不了解自己的特質時,無意識的就將責任歸到伴侶身上,會覺得他都沒有照顧到我的感受,畢竟每次他來我家,我可是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呢!

而現在的我回想起來,男友只是一般人,根本沒辦法感受到我所接收到的所有刺激,當然也沒辦法去滿足我的期待跟需求。

※延伸閱讀:失落感很重,越愛越沒安全感?關係黑洞閱讀筆記《愛情篇》

別再期待有人能通靈讀懂你

回到現在,做好全配的保暖流程的我躺在老公床上想著,要是過去我內心應該會很期待伴侶主動來照顧我,就算不用一直在身邊,總覺得他也該主動來關心我一下。

但實際上,自己所設立的期待越大,獲得的失望就越大

剛剛有提到當伴侶只是一般人,其實就算是高敏感伴侶,也會因為我沒有「說出」當下的需求,怎可能會知道我需要的是什麼?

畢竟,我們又不會通靈,是吧!

但過去的我就是受到少女漫畫跟偶像劇影響,一直以為暖男根本不需要女生「説」出口,自然就該懂得做些什麼,我也曾深受這些浪漫甜寵劇的毒害呀!

要說伴侶主動的暖心行為絕對是有,但不可能百分百的滿足我的需求

就拿泡芙先生來說,他是我遇過非常會照顧我的伴侶,雖然笨拙但非常的真心。

很可愛的是,很多我覺得他應該要主動來照顧我的部分,他卻沒有注意到,反而會去照顧我覺得我不是這麼在意的部分。

若是過去的我一定會氣得跳腳,覺得他根本不夠用心跟貼心,電視上那些靈魂伴侶,不就是使個眼色、眨眨個眼就會知道彼此需要什麼嗎?

也因如此,許多伴侶都會覺得彼此在關係中已經付出很多,也盡量的用自己的方式去照顧對方,但最終才發現,彼此都在指責對方根本做得不夠多也不夠用心

主要的原因並不是在於「做太少」,而是彼此的付出真的是對方所需要的嗎?

放下期待才能好好表達

泡芙鑽經歷非常多無效的期待,因此與泡芙先生的相處中,透過我們經常的聊天跟討論,我了解我跟他是非常不同的個體

雖然我們三觀相近,但不代表我們的生活習慣與思考模式一模一樣,當然看事情的角度也會不同。

就像我常說的,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,就算是長得很像的雙胞胎,也不可能百分百的一模一樣。

※延伸閱讀:兩個人在一起是為了什麼?「三觀合不合」是重點

所以在這次連假我獨自回房間前,泡芙先生有詢問我需要幫忙嗎?

我直接回他,「有需要再跟你說」,這個明確的回覆,是用來表示「我目前可以照顧自己」,讓他安心也不需要分心去擔心我的狀況,趁連假好好的陪伴家人。

heart shape social media notification icon speech bubbles background 3d rendering

分辯是誰的課題

剛好這幾天看了「被討厭的勇氣」,真的覺得書中故事描述的很好,跟我過去的人生經歷與體悟不謀而合。

其實已經知道這本暢銷書很久,不知道為什麼一直誤會它是雞湯系,所以遲遲沒翻開來看看, 不過只要是好書,不管什麼時候看都一定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東西的。

在過去的感情經歷中,讓我發現影響我最大的,就是將自己的課題與別人的課題混在一起這件事。

在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中所提到「課題分離」這概念,是來自於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,在與人相處中,我們要能清楚的辨別,自己可以控制跟不能控制的部分

自己可以控制並且去調整的地方稱為「自己的課題」,而自己無法掌握及控制的地方則是「別人的課題」,因為要不要改變的主控權是在別人身上

※延伸閱讀:到底是需要磨合?還是根本就不適合?三步驟掌握全局

例如我這幾天的經歷來說,我身體不舒服,我期待另一半可以主動來照顧我,這個無形的期待跟希望是我投射在伴侶身上的。

當然,伴侶怎麼想、怎麼做,就是「伴侶的課題」,並不是我可以控制的

而我的課題則是能夠將自己無形的期待,轉成是一種訊息的傳遞,例如當我真的不舒服到極致,我可以立刻call in請他來幫忙我什麼,這個主動發出訊息的行為,是我可以控制的

是不是還是有點不太理解?我將剛剛這件事條列出來,再更細節的說說

如何實行課題分離?

剛剛我提到的事件,是我不舒服,我期待伴侶會主動來照顧我,所以在這件事的人物會有我跟老公兩人。

一、我期待的這件事,主要是我自己在腦袋裡的想像跟預設,並不是真實發生於當下,但要不要在腦袋產生想像跟預設主控權在於我,是我的課題。

二、如果我期待伴侶來照顧我的的這件事要發生於當下,那我就必須發出邀請,請我老公來配合跟滿足我的需求,關於要不要主動發出邀請的主控權是在我身上,這也是我的課題。

我知道這時候很多人會說,為什麼我要主動說,老公是不會自己自動自發,知道自己要幹嘛嗎?

三、老公知道我不舒服,由於我不是他,所以我不可能知道他的下一步會怎麼做,所以老公怎麼做選擇,主控權在老公身上,這是也是老公的課題。

「期待」是課題分離的阻礙

很多人會覺得就是不好意思提出需求或怕被拒絕,或是覺得另一半本來就要自主的知道自己該做什麼。

像這種將我們的「以為」跟「應該」投射到別人身上,用我們的想像去定義還沒發生過的事情,這就會使我們搞不清楚主控權到底在誰身上,混淆了在事件裡每個人的課題是什麼

那種混淆,會讓我們無意識的去介入別人的課題裡,因此伴侶之間的「期待」不是不可以,日常的小驚喜跟小期待都是生活的小火花。

但我們該了解的,是必須將「期待」放在「課題分離」之後

當我們清楚的知道這件事到底是誰的課題,主控權在誰的手上後,當事情發生的當下不管是否符合我們的想像,才不至於被自己心裡的預設值落差太大給影響。

雖然這種細節的影響看似非常微小,但日積月累的狀態下會像雪球般越滾越大,對兩人間的關係不是加分,而是一點點減分,直到變成失望。

※延伸閱讀:內心敏感脆弱,最愛的人總是傷你最深?童年傷痕閱讀筆記

之前看過有人說,一對男女決定要不要交往,都是先在心裡默默地為對方加分,直到決定進入關係開始交往後,卻變成用減分的方式去評斷眼前這個人。

我覺得超有感的呀!過去的我真的都是這樣!

在剛認識時,內心小劇場整天在那邊上演粉紅泡泡偶像劇,那種加分僅僅只是對方剛好符合我內心對理想對象的條件跟行為。

當交往後甜蜜期逐漸散去,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真實人生,才會硬狠狠的把每個粉紅泡泡給「戳破」。

所以伴侶間日常的用心經營真的很重要,也是唯一能夠去補充這些粉紅泡泡跟為彼此加分的時刻呀!

※延伸閱讀:伴侶間的矛盾差異到底該聽誰的?先檢視這三大重點

asian woman sitting sad by her bed

「為你好」實際是滿足自我慾望

關於課題分離這件事也讓我想到,有些人會一直以為用「自己認為好的方式去對待別人」,讓身邊的人都獲得照顧,認為大家都能相處的更幸福。

在書中舉出父母與孩子的關係,大多都是為了孩子好,幫孩子去做了每個父母認為最好的選擇,不管是讀哪間學校、讀什麼科系、畢業後要做什麼工作、要娶怎樣的老婆,然後孩子長大就變「媽寶」

或是父母一直為孩子好,結果孩子卻很叛逆,翹課、逃學,成為問題兒童,而有些孩子覺得自己會變這樣都是因為父母管太多。

我們是否思考過,我們以為為他好,而用了自己的方式去照顧對方,但實際上真的是對方所需要的嗎?

以剛剛提到父母跟孩子的關係來說,父母覺得只要幫孩子鋪好路、做好每個選擇,孩子的人生就不用像他一樣走那麼多冤枉路,但卻也因此讓孩子「錯失了為自己做選擇跟解決問題的能力」

泡芙鑽覺得讓周圍的人變得更幸福的方式就是,我支持你用你舒服的方式生活,當你需要幫忙時我也會一直陪在你身邊,而不是我為了你好,所以幫你做了很多「選擇」。

人與人之間的爭吵大多來自於「我為你好,為什麼你卻不領情?」

在我過去的感情經歷中無數次爭吵後發現,我想要的生活方式並不是成為別人喜歡的樣子,而是活成我自己喜歡的樣子。

對方認為為我好的方式,實際上並不是我所需要的,對方認為的關心,已經干涉到了我的生活方式

反之,當我用我的價值觀去評論對方,覺得他「應該」要怎麼樣才會變得更好,在無意間我已經介入了他的人生課題,就像這幾天我與泡芙先生相處一樣。

如果因為我需要他來照顧我,但我什麼都沒說,最終內心在那邊覺得自己很可憐、覺得自己不被愛,如果是這樣的狀態,就是搞混了自己的課題是什麼。

結論

經常看到許多夥伴在人際關係上有遇到很多困擾,非常的有感觸,很多時候我們會以為要先把外面的人際關係處理好,我們的人生就會順利很多。

泡芙鑽經過這幾年的學習跟調整後讓我發現,其實最核心與根本的關鍵在於「自己與自己的關係」是怎麼樣的。

當我們能夠清楚的去看待自己與每個人之間的關係,分清楚眼前的事件是誰的課題,不論在哪種關係中,都會讓過去那一團混亂的感受越來越清明。

當我們有能力去分辨這是誰的課題,就能將人生自主權掌握在自己手上,不論遇到什麼人、什麼事,我們只需要將重點放在自己可控制的範圍內,找方法去解決它。

而不是將別人的課題當成自己的,最終讓自己活得烏煙瘴氣,既不快樂也不自由。

最終,還一直認為是別人導致自己不幸福,真的是完全放錯重點呢!

這本「被討厭的勇氣」我還沒完全讀完,裡面還有其他部分也讓我非常有共鳴,未來有機會再跟你分享囉!

ec989808
專屬你的愛情蛻變攻略

❤️ 「願我們都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。 」

by 我是泡芙鑽 💎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本篇重點段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