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泡芙鑽內心小劇場】你覺得人生成功或失敗是由誰定義的?

點擊連結收聽

logo APPLE
logo YT
logo Spotify


哈囉,我是泡芙鑚

休息充能了一陣子,沒想到一年就要過去了呢!

最近不誤正業的不製作音頻,開始玩起臉書貼文日更 👉 有興趣到Facebook來追蹤我吧!

💎 每則貼文已設定公開與留言,若對內容感到有共鳴,歡迎留言跟我互動 😊

我正在執行 #極簡臉書好友,對於沒互動交流的人主動加我好友,我是不會回覆同意的 😜 ⁣⁣不是我大頭症嘿 👉 詳情請看這篇貼文

#極簡臉書好友 非常適合高敏感內向者們,主動幫自己建立一個友善的免費學習社群 ❤️

在這幾天日更中,也讓我完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:你覺得人生成功或失敗是由誰定義的?

我覺得這是很值得在年末當成一個人生思考題,因此將他用來送給有緣閱讀此篇的你。

成功特質定義

從過去我就一直是個三分鐘熱度的人,對任何事都保有好奇心,覺得好玩就會體驗看看,而身為高敏感完美主義的我,每當玩了一陣子,覺得達不成當初想像的有趣,就不想繼續玩了。

※延伸閱讀:#10 我是高敏感內向者,我就是如此「不正常」

雖然三分鐘熱度這形容詞看似有點負面標籤,但卻也讓我有更多機會多方嘗試,從中去發現我喜歡跟不喜歡什麼。

在經營自媒體個人品牌的這一年裡,也是我人生中急速成長的一年。

過去習慣待在被限制的環境中,不論是學校、職場,對於個人成長都有個制定的框架在那裡。

好好讀書、找份好工作,年輕人抗壓性要有,有人願意給你機會就努力跟著學,做著做著,驀然回首才突然發現…

為什麼大家都做著一樣的事?難道人生就只能這樣嗎?

許多人想跳脫出那個框架,走入自由的人生,殊不知,卻因過於自由讓自己迷惘,接著默默走回原本的框架中。

在今年我買了非常多書籍與線上課程,為了加強自己的硬實力軟實力,希望可以盡量堅持離開職場,維持自由自在的日子。

今年因疫情的關係,除了越來越多自媒體創作者,也許多中文KOL製作自己經營自媒體個人品牌的線上課程,教大家如何打造獲利模式

而我發現學習越多,越讓我感到,當初追隨的自由不再自由,當初覺得有趣的事也越來越無趣,我只是將自己從原本的牢籠再關進另一個牢籠。

為什麼這麼覺得?

因為成功人士的成功,並不代表適合每個人,我們可以透過學習去增加自己的硬實力,當遇到問題有更多解決的方式去處理。

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不管人格特質、人生經歷都完全不同,當然也不可能一個課程就適合每個人。

但許多人無意識的陷入一個框架的迴圈中,發現買了課程也達不到老師當初說的那樣,加上看似激勵同學們成功的分享,另一面,其實是提醒了自己的弱小

#為什麼在同一個線上課程,那個人就可以做得很成功呢?

#為什麼自己照著同樣的方式做,卻沒有預期的成果?

#為什麼有很多步驟都沒動力去執行?是不是自己太糟了?沒這實力還硬要出來跟誰比?

#自己真的適合做這些嗎?還是回到職場當工具人比較穩定呢?

當有這些負面情緒與自我懷疑出現,當初的熱情衝勁與有趣都漸漸消磨。

面對每次所設定的目標,就只是很無感的看著,完全沒有動力去執行,甚至在還沒獲利模式的時期,不知道自己做了這些會獲得什麼。

從小在學時期,就被用分數去比較,在職場則用業績與考績去比較,在群體生活中,自然很容易落入比較的心態

既然怎麼都達不到當初設定的目標,那乾脆就回到暖暖的舒適圈開始耍廢吧,因此又開始落入拖延、但內心又想改變、但又拖延的迴圈中。

若無意識的日復一日,漸漸的,會讓自己內心感到非常渺小,覺得自己生來就是很普通的存在,覺得自己不夠好、不值得擁有想要的,對於同期的人產生羨慕、嫉妒,又自責自己當初為什麼不能繼續堅持下去?

是的,以上曾都是我個人的心聲。

也讓我思考,所謂成功的定義到底是誰規定的?

所有行動的過程,最終結果的好壞,到底是由誰來定義?⁣⁣⁣

例如:

#1. 今天花了非常多心思與時間去完成一篇貼文,自己感到很爽但卻沒人按讚,這樣是成功或失敗呢?⁣

⁣#2. 買了線上課程、設立了目標,不斷的照著老師說的去做,看著同學們一個個分享好消息,自己卻累得跟狗一樣,雖然最終沒達到目標,但也發現自己想做的並非這些,這樣是成功或失敗?⁣

⁣#3. 過去花了半輩子時間,都在為了討好另一半而嘗試各種減肥,卻從沒瘦成志林姊姊,但卻讓我有更多機會去思考自己的內心怎麼了,這樣是成功或失敗?⁣

⁣#4. 公開說好每週三上架音頻,但這陣子突然沒動力,覺得不好玩了,所以轉身做讓我覺得更有趣的事,反而讓我有更多思考的空間做自己覺得更有意義的事,這樣是成功或失敗?⁣

再思考⁣,人在世間所有行動的意義到底是為了什麼?⁣⁣⁣

# 為了得到他人認可?⁣

# 為了不讓家人失望?⁣

# 為了想證明自己很特別?⁣

# 為了不想輸那個誰?⁣⁣⁣

那到底為什麼我來到這世界,卻要為了別人的希望去活?

⁣因為達不成世俗的期望,就是失敗者嗎?⁣⁣⁣

失敗者魯蛇

幹!吵什麼吵,人生苦短,只要能為所有的結果去承擔,若感到結果讓自己不舒服,那就去調整它,直到自己覺得夠好就好⁣。

⁣不管結果如何,那都是種人生體驗,失敗再多次而最終獲得自己定義的成功,那幾次的失敗才是真的成功⁣⁣⁣。

「所謂成功或失敗,全由自己去定義」

既然如此,我就要開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,這才是真正的自由呀!⁣

有能力為自己的成功或失敗定義需要哪些特質?

從這個結論中,我又延伸出了幾個思考面。

若要有能力去為自己的成功或失敗定義,那需要擁有哪些特質,才能在追求自己定義的成功時而避免迷失呢?

我整理了五個特質分享給你:

① 承擔風險的能力

② 調節情緒的能力

③ 自我認同的能力

④ 擁有自己所欣賞成功人士的思維能力

⑤ 堅定的內在力量⁣

承擔風險的能力

讓我們先來聊聊關於承擔風險的能力

對我而言,這是透過人生歷練與對自我認識所去評估而來的。

所謂人生歷練,是從小的生長環境、家庭教育、個人特質而影響對於每件事的「選擇」。

回想過去的自己,沒有完成多榮耀的大事,有著許多不堪回首的蠢事。

不管事前聽了多少建言,所有的不舒服,都是在親身經歷了才發現「原來自己不喜歡那樣」。

就像原子習慣說的,所有的習慣都是從微小的習慣,累積成巨大的習慣,而所有的喜歡跟不喜歡,也是從細微的日常一點點去更認識自己。

很多時候,我們會因為習慣與對未知的恐懼而待在舒適圈裡,但若不試著向外踩踏看看,永遠都不會知道,原來自己比想像的還要更有力量。

※延伸閱讀:#30【我們內向者啊~】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的天賦?最重要的三大關鍵-Jill 張瀞仁(下)

我常說,保持開放性心態與成長性思維,會讓自己有越來越開闊的視野。

當面對各種新的挑戰,第一時間不需要急著逃避與拒絕,換個思考模式去評估,若完成這件事會帶給自己什麼好處,若失敗最差又會怎麼樣。

而第一次去做都不會太成功,這都是很正常的,當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去看待這一切,將每個挑戰都當成「體驗」。

當累積越來越多的體驗,自然對於承擔風險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大。⁣ ⁣ ⁣

調節情緒的能力⁣

⁣ 第二關於調節情緒的能力。⁣

身為感性爆表的雙魚高敏感情緒化蕭渣某,對這塊真的太多心得,每次聊到這部分,滔滔不絕的強迫癌爆炸,情緒主宰了我的人生,就像是八點檔那樣的精彩。⁣

※延伸閱讀:#26【我們內向者啊~】高敏感讓你感到很心累?學習「抽離當下」吧!-Nina巧玟(下)

精彩的人生戲碼上演過壓抑、憤怒、暴走、失控、失望、棒吼伊企係辣e04的雲霄飛車起伏,對我而言會上演這些戲碼,就是想要結果能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走

但發現,最終問題還是沒解決,讓我意識到,自己所做的這一切都是非常愚蠢的行為。

在絕望中發現了,原來平靜的內心更能看清晰一切,將主導權還回自己身上,冷靜的去評估與做出選擇。

不僅能夠一步步的處理眼前的事情,也能更不費力的做出最好並且不後悔的選擇,因為被情緒綁架時,身體會耗費超大的能量去抵抗它。

⁣前陣子理科太太有分享一部:練習把「情緒化」理性的說成「情緒話」, 理性腦有邏輯與分析的非常完美。

以下擷取這部影片關於情緒的三大重點,以及我自身經驗分享⁣:

#1 當情緒來臨時,感受身體反應

在過去我最熟悉的感覺就是胸悶,當面對不舒服的感受,或是感覺受到委屈,或是面對事情想解釋什麼卻卡在心裡說不出口

隨即第一反應就是「哭」,是的,感性雙魚絕對不陌生,生氣也哭、受委屈也哭,過去常哭到喘不過氣那樣的可憐 😂 (所以才說是八點檔)

另外回想過去,我知道自己是個容易緊張的人,只要是感受到被人注視,身體就會不由自主地發抖、呼吸急促、腦袋空白、心跳加快、全身僵硬。

開始學習自我覺察後,便能有意識的去感受當下的自己。

#2 學習增加情緒詞彙

以前我只知道我很容易「緊張」,直到我認識了「焦慮」這詞彙,才真正解釋了我所有的身體反應與行為。

「我們的焦慮不是來自於思考未來,而是來自於想要掌控它」—— 黎巴嫩詩人哈里利・紀伯倫

對於天塌下來只有我自己扛的內在世界,能夠掌控一切才會令自己安心,所有未知的事都會造成焦慮的來源。

而在焦慮中也延伸出了「恐懼」、「擔憂」,因為容易想太多的特質,經常產生莫名的害怕,習慣性地將所有事都想到最壞,做足準備後才踏出,但也因此造成完美主義以及拖延。

每一種情緒都在跟你傳達訊息,當情緒來臨時,給自己一些時間與它相處,去了解它想告訴你什麼。

#3 完全理解情緒背後的原因

當能夠為自己每一個當下的感受去命名,便能越來越認識當下的自己是怎麼了。

這種命名就像是我們在幫自己熟悉的事物取小名一樣,透過命名會與它越來越親密與熟悉。

理科太太影片說道,了解怎麼了,是為了給大腦一個解釋,大腦很喜歡聽「解釋」,能順利把情緒當成謎題一樣拆解,冷靜下來後收集更多資訊,能夠讓自己分辨這是自己的情緒還是別人的。

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步驟,覺得自己像土撥鼠一樣的不斷挖掘自己,並且連結了很多心中的「為什麼」

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卡不知道「為什麼」,「為什麼」我覺得好難受?「為什麼」那種感覺又來了?「為什麼」我會這樣呢?

情緒就像堆疊積木一樣,會依照自己的經歷所產生與感受到越來越多的情緒,而每個情緒之間都是互相影響的,若基底不夠穩固,一陣風刮過來,整座積木就開始搖晃。

很多表層情緒的來臨,只是引發了過去自己曾經歷了什麼不舒服的感受,若只是想掩蓋與逃避表層情緒,不深入去理解情緒背後的原因,每當發生類似的狀況,就會陷入迴圈般的無法自拔。⁣

自我認同的能力⁣

第三來聊聊關於自我認同的能力。

這也是件滿複雜的事,牽扯到個人特質與人生經歷,為避免強迫症又犯病,先將重點縮小至以我為主軸分享。

先從心理學角度談談「認同」這件事。

人是群居動物,我們從小就習慣想得到他人的認可而去做什麼,而一般人習慣「向外」祈求,這也跟我們從小成長過程有關。

因亞洲居住環境小,人與人生活都很密切,容易無形中就為了取得他人的認可而為他人而活。

從幼兒時期很多事情不知道是為了而什麼去做,只知道父母要我們「應該」這樣做,每當完成每一件事,在無意識下很容易形成自己的行為是在完成別人的期望。

當自己一直遵從著同樣的模式去做許多行動時,容易陷入是為了別人的期望去做,或是想得到他人的認同去做。

對於從小就自己長大的我而言,為了獲取別人的關注,容易去討好他人,也容易去期待別人的認可。

自從開始工作後,不像在學時期是用分數來區分好壞,漸漸收到許多來自主管與老闆的讚美與認可,讓我從工作中慢慢累積許多自信。

也因為有比較值,透過觀察也會發現自己真的比一般人擁有更細緻的觀察力與完成度,這就是高敏感特質啊~⁣⁣ ⁣⁣⁣⁣

但,人生若真的如此順遂,我也沒這麼多故事可分享了⁣⁣。

讓我最挫折的,就是我的外表,從小胖的體態,這一路上遭到許多霸凌與歧視,曾自卑的很想躲起來,不願意面對鏡中的自己。

尤其深受少女漫畫影響,加上一個人很孤單的成長,一直以為找個愛我的另一半就可以很幸福的度過每一天,從國小、國中就開始不斷暗戀同學。

直到高中時期,開始透過網路交友認識異性,也見過無數個網友,好幾次遇到未見面前對我很熱絡,但見面時開始聊他的前女友,接著就沒聯絡了。

也遇過我很喜歡的對象,說我沒他要的感覺,或是他說我聲音很好聽,如果我瘦下來他一定追我之類的屁話。

因為追求愛情的碰壁,讓我一直認為,我的人生都是因為「胖」而不順遂,因此我試過所有減肥的方式,神農嚐百草,陸續花了幾十萬在減肥與變美這件事上。

不管用了什麼方式真的瘦下來,很快地又會因為失控暴食而比原先更胖,這種溜溜效應迴圈了幾次後,我開始去正視自己的內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。

我發現,一切都是因為我不認同我自己,我也不懂得愛真正的自己,我一直去想要逃避那個我討厭的自己。

每當用激烈的手段瘦了,過程很痛苦,我覺得很不快樂,因此報復式的暴食復胖。

復胖後,又很自責,覺得自己真的很糟糕,為什麼別人都瘦得下來,我卻不斷的在鬼打牆。⁣⁣ ⁣⁣

而每當感情出現問題,我也會聯想到是因為我胖,我不夠好的關係。

這段旅程真的很長,對於自我認同這件事,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去正視自己的弱點,去承認並接納自己的不完美。

若一直逃避與討厭那個自己,他依舊存在,因為他就是你的一部分,你越忽視他、越不理他,當累積到某個階段,他會用最激烈的方式引起你的注意,直到你願意正視他。

當這麼醜陋的自己,你都願意去正視他,擁抱他,並告訴他,他值得被愛。⁣⁣ ⁣⁣

那還有什麼外來的攻擊能夠傷害到自己呢?⁣⁣

※延伸閱讀:#7 我胖我不驕傲,但我愛我自己

擁有自己所欣賞成功人士的思維能力

第四點,關於擁有自己所欣賞成功人士的思維能力。

綜合我追隨的KOL共同特質,歸納出下列五點:

#1 擁有成長性思維⁣的信念

這是出自「心態致勝」這本書,他將人普遍分為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。

getImage 11

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,相信「才能」是定義一個人會不會有成就的關鍵,因此避免犯錯或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,因為萬一失敗只會證明自己不完美、沒有才能,是個失敗者,會著重在「這個是不是我擅長的事上面」。

成長型思維是將「努力」定義一個人會不會有成就的關鍵,把挑戰失敗的挫折看成是讓自己進步的禮物,會著重在「我怎麼學會我想要的東西」。

(文字擷取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。自我成長書籍實踐報告 接受我訪談的文字稿,物盡其用 👍 感恩大德 ❤️)

※延伸閱讀:#28【我們內向者啊~】不僅將知識輸入腦袋,「輸出」才是內化的最大關鍵-三妍良語(下)

#2 能夠運用不同視角看待同一件事

好學不倦的我,對於經營Podcast就買了三個不同的線上課程,在買課程之前就透過自己爬文研究如何上架,會想買課程主要是想了解,課程製作者對於Podcast的個人觀點。(所以我也擁有運用不同視角看待同一件事的成功特質 😁)

從這三個課程讓我最有感的是其中一位是TOP Podcaster 英文不難的Kevin(我想他應該是高敏感夥伴😆)

雖同樣是Podcast線上課程,Kevin就用他個人觀點去點出許多很細微的重點,例如封面製作、開頭音樂長度等等,運用不同視角看待同一件事。

這特質可以看到整個大局,拿出大人學布萊恩老師常比喻的「棋盤」,我們需要跳脫棋盤內的棋子,成為俯視整個棋盤、看清大局的玩家。

#3 能夠問出好問題

這是從我與自己不斷對話中發現的,高敏感特質讓過去的我容易鑽牛角尖,不但無法解決問題,還產生更多問題。

學習問出好問題,不僅對內在提問,對外與他人交流也相當實用。

所謂的好問題是最關鍵的核心,也是問題的根源,「問題問的好,人生沒煩惱」。

這邊也推薦必看問出好問題經典入門書:QBQ!問題背後的問題

0010776691 1
#4 能夠解決問題

沒有人生來就是萬事通,想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,就必須有意識的去學習,透過閱讀或學習課程,讓自己擁有更多系統化、可實踐的工具去解決眼前的問題。

這也不僅是解決行為上所遇到的困難,連自己內心的陰影魔獸都可以去擊敗他。

就像我透過學習自我覺察,深究自己的內在世界,每當為大腦連結了一個解釋,那種舒爽感真的難以形容(所以更有動力繼續嘿咻嘿咻向內挖掘)

#5 保持謙遜,懂得感恩

我相信大家追隨的KOL或偶像一定都會有這特質,那些得獎人上台絕對都是先感謝一番。

而我自己也發現,當自己從世界獲取越多,越會感受到自己的渺小,這世界的資源真的太豐富了,而且厲害的人真的好多,學無止境!

每當我解開自己內心的疑惑,我就感到很幸福,也很感恩我存在這世界。⁣

堅定的內在力量

最後一點,就是關於堅定的內在力量。

基於前四點 ① 承擔風險的能力、② 調節情緒的能力、③ 自我認同的能力、④ 擁有自己所欣賞成功人士的思維能力⁣。

我們會發現,一個人要有能力去為自己的成功定義,是需要擁有非常強大的內在力量⁣。

而在日常生活中,該如何獲取這些強大的內在力量呢?⁣

心理學中的「認識自己」稱為「 自我覺察 」,對於自己的個性、能力、想法和慾望等方面的瞭解,這是學校不會教的事。

若非有幸遇到人生導師,需要透過有意識的自主學習,透過閱讀或是提升自我的相關課程。

從小我就是個對課業以外的東西都感到好奇的人,在人生旅程獨自經歷非常多選擇,讓我養成見招拆招,解決問題的好習慣。

當我意識到在愛情中一直不斷鬼打牆後,我便開始上網爬文,看批踢踢、討論區,也會看一些兩性作家的文章。

透過批踢踢或討論區,可以看到別人最真實的生活探討,再從兩性作家的觀點中去獲取自己有共鳴且能實踐在生活中的方式。

例如:女生去男友家要幫忙洗碗嗎?(當然不要)、女生該幫男友打掃房間嗎?(叫男人去交往個女傭比較快)以上只是我個人觀點,啦啦啦啦 🎶

這一年開始經營自媒體後,也購入了許多書籍以及線上課程,越學習會越發現,老師們都用不同角度在講同一件事。

就像前陣子很紅的鬼滅之刃劇場版,為什麼會爆紅,就是他夠走心,他傳達出了人們很嚮往的內在力量,主角是一位很乾淨純粹又善良努力的好孩紙。

而我最愛海賊王魯夫,也是一隻很純粹的野猴子,看似任性粗暴,卻又溫柔執著,散發著獨一無二的霸王魅力。

他們的共通點就是擁有堅定的內在力量,並且完全不受其他人影響。

在他們的世界中,真理就是他自己。

我對這句話的解讀是,很多人容易受內外在影響,不管是外在人事物、或內在負面情緒,但擁有堅定的信念與內在力量的人,他們「相信自己的內心」。

內心即是宇宙,是可以戰勝恐懼的力量,當然也不會受到外力而動搖自己的內在世界,「無所畏懼」

最後結論

好的,最後再做個總結。

本篇我們聊到了「所謂成功或失敗,全由自己去定義」⁣。

⁣我也從中歸納出,若要有能力去為自己的成功或失敗定義,需要擁有哪五個特質:

① 承擔風險的能力

② 調節情緒的能力

③ 自我認同的能力⁣

④ 擁有自己所欣賞成功人士的思維能力⁣

⑤ 堅定的內在力量⁣

你覺得現階段的你,擁有哪些特質呢?

若還沒擁有,你覺得該如何獲取這些特質呢?

在2020年的尾端,給自己一個安靜的空間,靜下心思考這個問題吧!

❤️ 「願我們都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。 」

by 我是泡芙鑽 💎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本篇重點段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