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現許多夥伴不清楚外向跟內向的差別在哪,外向與內向差別僅在於獲取能量的方式不同
取自維基百科:心理學認為,外向性與內向性是人類性格上的兩種特質。
性格外向者的精力來源為外在世界──如各式各樣的社交活動、形形色色的人們、不同的場合和事物。他們是精力的揮霍者。長時間置身事外、沉思、獨處,或是只與另一個人待在一起,難以使他們感覺興奮。
性格內向者 最顯著的特徵是他們精力的來源:他們從自己的內在世界,如思想、情緒和觀念中獲得精力,並善於保存精力,但也容易受到外在世界的刺激影響,並產生「刺激太多」的不適感──這種感覺好比是熱鍋上的螞蟻,抑或遲鈍麻木。
內向與外向並不是截然二分的,而是一個連續體,多數人都介於非常外向與非常內向之間,兼具兩邊的一些特質,不是完全外向或完全內向的。
簡單地將一個人歸類於「外向」或「內向」,往往忽略了多數人的身上同時各自具備一些外/內向特質的事實。
外向者透過與他人交流充電,而對內向者而言,與他人交流會耗費精力,需要透過獨處的方式充電。
▋ 外向與內向只是原廠充電器不同而已。
內向者日常不喜歡說話,只是單純不想說話,或不想跟眼前的那些人說話 ,所謂,話不投機半句多啊啊啊啊
(認同請舉手~)
相信大家都很有共鳴,當自己想說話打開話匣子時,那滔滔不絕地投入感,擋也擋不住好嗎
若你總覺得,在生活中感到很孤單,那都很正常,因為大家都戴著面具在生活。
尤其高敏感族群本來就容易吸收外來的刺激,我們心思細膩,容易將感受到的責任放到自己身上,把別人的情緒誤認為是自己的。
因此自動開啟保護機制,在與人相處時會因特別在意他人的情緒,長久下來,為了生存,日常戴著面具做人只是基本配備。
當族人們都在「假裝正常」,在日常生活中當然不可能找到跟自己有共鳴的夥伴,所以才會有這麼溫暖的社團在網路上讓大家找到彼此。
倘若總往自己身上貼上「奇怪」、「格格不入」的標籤,潛意識將會一直放大這些感受。
這種信念就像催眠 一樣,為什麼有些團體每天都要精神喊話,因為喊著喊著就變成真的了
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,只需要去了解自己與他人的「不同」,就像有人喜歡喝可樂、有人喜歡喝咖啡,有人喜歡瑜伽、有人喜歡跑步。
▋ 沒有人是「奇怪」的,只有「不同」而已。
只需要接納自己的「不同」,鬆開那緊繃的心。
當下次有人說,你好安靜、你要活潑一點、主動一點時,請自信並帶著微笑的告訴他:「我是內向者呀,靜靜的待著讓我們感到很舒服(內心OS:你這個無知的人類 //誤~)。」
總之,「內向」只是種再正常不過的人格特質,未來不管別人再如何評論你,我們只要想著,「沒有誰很奇怪,只是不同而已 」
願大家都能接納真實的自己,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