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一直是一個很容易焦慮的人
對大部分的事情,都須先在腦中預演個幾百次才會有安全感
對於突如其來的事,第一時間都是感覺被打擾、心情很煩躁
這種特質,影響我過去在職場與人應對時,常容易出現情緒化的反應,例如:不耐煩、臭臉
在與人相處時的這種焦慮,也很容易的把自己帶入受害者心態中
時間久了,越來越愛恨分明,有很清晰屬於自己是非對錯的價值觀
內心傲嬌的聲音認為,別人都是笨蛋
覺得這世界很不公平,不管自己多努力,盡全力付出自己的所能,都比不上那些懂得討好老闆的人
不論是對同事、主管、老闆,內心都有許多批判聲,當然也影響自己對工作的態度
在過去這一年多的時間裡,透過自我覺察的方式,從開始認識情緒、認識內在小孩、認識原生家庭
更深入的去了解我行為背後的原因外。
也能夠了解每個人行為的背後,其實都藏著很深的故事
因為人生經歷不同、因為成長環境不同,每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行為,都是為了自我生存
就像我的焦慮,是因為我沒安全感而產生,焦慮是內在要提醒我,我需要注意更多細節,好來保護自己
這也表示,當我們看到別人的思維與行為,也是他出於自我生存的能力,這是受他所走過的人生經歷所影響
既然如此,其實很多事,都沒有好壞對錯,完全是出於每個人的出發點是什麼
洞悉這件事後,減少了對自我與他人的批判
放過自己也放過他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