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時候,在與人相處中,我們很容易將「自己」放得很大。(有夥伴說他是相反,他總將別人放很大)
這是什麼意思呢?
過去的我,不論在感情關係或人際相處,我非常在意「被忽視」、「已讀不回」這些感受。
總覺得,為什麼那些人都這樣沒禮貌,為什麼不理我?為什麼不在意我說的?為什麼只回覆那個人?好啊~那我都閉嘴好了。
這種鬼打牆的自問,容易將自己拉進受害者心態的迴圈裡。自從開始學習自我探索,透過認識內在小孩、原生家庭、童年陰影,讓我發現許多的傷痕,源自於小時候的我。
單親家庭長大的獨生女,獨自面對著愛喝酒就打我的父親,媽媽的負氣離家,從小就被身旁的大人說我是個累贅、沒人要。
無助的我,覺得自己是個負擔、不被在乎、不被人需要。
這種陰影,一直跟著我長大,直到現在。
現今的我,傷痕依舊存在,曾受過的傷,或許表面癒合,但那種感覺會一直遺留在心中無法消失。
因為,我們無法改變跟抹去過去所發生的一切,但從現在每一刻開始,我們可以控制每個當下的自己,重新reset自己的人生。
透過閱讀與學習,擴展了我的思維,讓我有能力能夠「抽離自己」的角色,向後退一步,用不同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情。
因為跳脫了「自己」,能夠冷靜的去檢視眼前這「事件」。
當我感受到不被在乎、被忽略的感受時,第一時間我依然感到很不舒服,也會出現指責他人的心情。
這時,我會先停下思緒,想想「我們眼前所看見的外在世界,都是由內在世界反映出來的。」
這件事想表達什麼呢?它想告訴我內在怎麼了嗎?
阿~是想告訴我,我的傷痛還在隱隱作痛。
OK~我已接收。
沒問題,現在的我足夠強大,我能給自己勇氣、能給自己擁抱,我能去「選擇」讓我舒服的方式去面對眼前的事件。
再來,我們抽離自己的角色,往後退一步的去思考,在群體中已讀不回、被忽視,只是當下大家沒注意到自己的言論,僅如此而已。
畢竟現在資訊爆炸,每個人的注意力都很分散。
問問自己,在群組中,他人的每則訊息,一字一句,自己都有認真看仔細嗎?
我是絕對沒有!
如果自己真的很想表達,就勇敢的再大聲說一次:嘿!大家~我在這~看看我好嗎(揮手)
很多時候會發現,事情,真的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「巨大」。
挖掘傷痛、發現脆弱,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,但與其「被動」的接受外來的襲擊,我選擇勇敢去迎戰。
▋ 將人生主導權還給自己,願我們都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