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聽到內向者特質,是在安靜是種超能力的作者Jill張瀞仁上佐編茶水間的訪談節目。
聽到Jill的敘述,我的內心感到滿滿的溫暖,就像找到一種歸屬感那樣。
在這之前,我從來不覺得自己跟內向這特質有什麼關聯,到現在為止,身旁的人依舊不覺得我是內向者。
我對這件事感到非常好奇,從那時候開始,便開啟自我探索的旅程。
在這一年多裡,我觀察了許多內向者,也認識許多內向高敏人。
我發現,內向這種特質,並不是外界所認為的那樣,安靜、被動、話少,也並非一些內向者認為的,害羞、孤僻、沒朋友、社交障礙、覺得困擾。
內向與外向差別在於原廠充電器的不同,內向者透過獨處充電,外向者則是透過社交充電。
內外向也是一種對環境的傾向,內向者比較喜歡待在沒有刺激的環境中,而外向者則是相反,他們喜歡尋求冒險、尋求刺激,是你對所處環境喜好的一種選擇。
我就是個打破傳統思維的超內向的內向者,我的內向測驗分數是44分,大多夥伴落在20~30分。
測驗分數在於我很享受獨處,喜歡安靜,但這不代表我有社交障礙,或是無法忍受與別人待在一起。
我喜歡跟好友們一起玩、深入聊天、打打鬧鬧,也可以去參加自己覺得有趣的活動聚會,這一切都是因為「我喜歡」,所以我選擇「去體驗」。
每次不管參加多有趣的聚會,一回到家就感到全身癱軟,精力全部耗盡,需要好好的耍廢一番充電,但我還是很期待下次的聚會。
雖然每次要出門的前一刻,都會很想取消,繼續癱在家裡耍廢,哈哈哈哈。
我時常跟夥伴分享,人生就像在玩一場角色扮演的RPG遊戲,每個人來到這世界上,就像初心者一樣,會擁有不同的初始設定值。
有些人力量值很高,有些人魔法能力很強,有些人敏捷度很高,有些人擅長做輔助角色,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每個人都擁有各自不同的天賦。
而在初心者開始打怪升級時,會出現職業轉換、技能抉擇,你可以選擇專精單一技能,成為攻擊型的戰士、魔法師,也能選擇平均分佈成為坦克、補師等輔助者。
這些角色所學的技能都會不同,在你還沒到網路上看大家討論與遊戲攻略時,你也不會知道這技能適不適合你,會不會點下去整個角色就廢了。
回到我們現實人生也一樣,在很多時候,我們都是聽外來的聲音,說這個技能很好,你要去學習、要把技能值點滿。
大多數的人就這樣,很盲目的去亂點技能,也不管自己到底喜不喜歡,到最後,自己成為四不像的角色。
等到回過頭,才發現這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,看到正在發揮天賦的人,覺得他們都是天賦異稟,覺得他們是人生勝利組,覺得自己是個魯蛇。
但多少人知道,這些人在過去付出了多少努力,勇敢為每個選擇做決定,砍掉重練了多少次,從試錯中漸漸找到自己喜歡與適合自己的。
讓許多內向者感到困擾的,是在人際關係上的互動,我認為這是一種生存技能。
老高有部影片說道,這世界是靠著「信任」在運作,能獲取越多信任的人,就能獲取越多的機會,而建立信任最需要的能力就是「溝通」。
對於內向者而言,在初始設定上社交需求比較低,相對的溝通能力的經驗值也會比較少,但這都可以透過後天去學習,就像打怪升級後,再狂點技能點數一樣。
對我而言,學習溝通技能,不一定要找很多人聊天,或是像外向者那樣融在人群中。
透過閱讀、寫心得筆記與自己對話、與好友做深入交流、觀察人類及反思,從中去學習同理心,尊重與接納每個人的不同之處。
就算話少,也能讓人感到深刻又溫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