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人在人生中感到痛苦,大多來自不知道自己要什麼、難以融入群體或適應困難、身邊充斥著不健康的人際關係、容易自我否定與壓抑、無法發揮自己的熱情與天賦。
這些都來自於「不認識自我」所反映出來的狀態。導致永遠都有處理不完的問題,鬼打牆般的無法跳脫,無法讓事情進展到下一個人生階段。
若想開始過著充實與滿足的生活,請從現在起試著找出自己的真正需求,建立起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吧!
本篇幫助你將更清楚地瞭解自己的內在渴望,重新連結內心的聲音,探索自己真正渴望的事物。
讓你更好地做決策、設定目標、與他人建立更有意義的聯繫,並學會滿足自己的需求,無論是在人際關係、親密關係、事業發展或個人成長,絕對都會有極大的進展。
若你已經閱讀許多相關文章、上過課程或演講,但還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,泡芙鑽有推出一對一的引導服務,針對你卡住的點,設計專屬你的解決方案,詳情請點擊連結。
認識自己與自我探索是什麼?
自我探索是一個關於深入了解自己的過程,它涉及對自己的價值觀、信仰、興趣、優點、弱點和目標進行深入思考和反省。
它能讓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,並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。
自我探索的目的是發現自己真正的需求、興趣和目標,並在生活中更好地實現這些。
它有助於建立更強大的自我意識、增強自信心、提高個人成長和發展,並帶來更多的意義和滿足感。
自我探索是一個主動的過程,包括問自己深入的問題,進行自我反思和紀錄,嘗試新的體驗和學習,探索不同的價值觀和信念系統,以及與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。
它也是一個持續的旅程,隨著時間和經驗的變化而演變,讓自己能夠更深入地連結自己的內在世界,找到真正與自己相契合的生活方式。
※延伸閱讀:高敏感族群常被說「你好情緒化」?情緒,到底是什麼?
自我需求是什麼?
#馬斯洛需求金字塔
心理學家亞伯拉罕·馬斯洛提出了一個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,被稱為「馬斯洛需求金字塔」或「馬斯洛需求層次」。
該理論描述了人類需求的層次和演化過程,認為人們的需求會根據層次逐步發展和滿足,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由下至上分為五個層次:
- 生理需求:這是最基本的需求,包括食物、水、空氣、睡眠和性需求等。如果這些需求無法滿足,人們就會感到強烈的不適和渴望。
- 安全需求:當生理需求得到滿足後,人們會開始關注自身的安全和保護。這包括對身體、工作、財務和居住環境的安全感。
- 社交需求:一旦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,人們會尋求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、友誼和社交互動。這包括愛與歸屬的需求,希望被接受和理解。
- 尊重需求:在滿足了社交需求之後,人們開始追求自尊和尊重。這包括自我價值、自信心、尊重他人和獲得他人的尊重。
- 自我實現需求:這是最高層次的需求,指個體追求自己的潛能發展、實現個人目標和達到充分的自我實現。這可能涉及創造力、追求意義和價值、追求知識和精神成長等。
#底層邏輯
底層邏輯是指個體內在的思考方式和信念系統,它們構成了個體對自己、他人和世界的看法和理解方式,與自我需求有相似的概念:
- 認知:底層邏輯會塑造個體對自我需求的認知和理解,不同的底層邏輯可能導致對需求的不同詮釋和價值觀。
- 目標設定:底層邏輯會影響個體對自我需求的目標設定,個體的底層邏輯會影響他們選擇追求哪些需求、重視哪些方面的自我發展。
- 行動取向:底層邏輯會影響個體在滿足自我需求時的行動取向和策略,不同的底層邏輯可能導致不同的行為模式和滿足需求的方式。
#冰山理論
美國家族諮商大師維琴尼亞.薩提爾(Virginia Satir)所提出的「冰山理論」認為,人類行為和情感的表現只是冰山頂部的一小部分。
而其下的更深層次則包括了價值觀、信念、需求和動機等無意識的層面,這些無意識的部分在塑造個體行為和情感反應時起著關鍵作用。
- 驅動行為:自我需求作為個體的基本需求,會影響個體的行為選擇和行為表現。薩提爾冰山理論認為,這些需求是個體無意識層面的一部分,驅使著個體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和反應。
- 影響價值觀和信念:自我需求與個體的價值觀和信念密切相關。個體的價值觀和信念系統反映了他們對自我需求的詮釋和價值觀點。這些無意識的價值觀和信念會影響個體對需求的認知和解釋,進而影響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反應。
- 心理成長和自我實現:自我需求的滿足是個體心理成長和自我實現的基礎。薩提爾冰山理論認為,人類的無意識層面是個體自我實現的關鍵,而自我需求的滿足是達到這種自我實現的重要一環。
#依附理論
依附/依戀理論是心理學中一個重要的理論框架,用於解釋人類與他人之間的情感連結和依附行為。
該理論強調人類天生具有尋求親密關係和建立安全依附的基本需求。依附/依戀理論的核心概念包括以下幾點:
- 依附行為:人類具有尋求親密和依附他人的本能。這種依附行為在早期生命階段尤其顯著,例如嬰兒對母親的依賴和尋求安全感。
- 依附模式:根據早期的依附經驗,人們形成了不同的依附模式,包括安全依附、焦慮依附和逃避依附。安全依附者能夠建立親密關係並信任他人,焦慮依附者常常擔心被他人的拋棄和不可靠,逃避依附者則避免建立深入的情感連結。
- 依附對象:人們在依附行為中尋求的對象通常是關係密切的他人,尤其是父母、伴侶或重要的照顧者。這些依附對象提供情感支持、安全感和情感連結。
- 依附的影響:早期的依附經驗對個體的情感發展、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具有深遠的影響。安全的依附經驗有助於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和自信心,而不安全的依附經驗可能導致情感問題和人際困難。
※延伸閱讀:為何總是無法好好愛人,好好愛自己?依戀障礙閱讀筆記
找出自我需求的重要性
馬斯洛需求金字塔提供了一個框架,描述了個體的不同層次的需求,包括生理、安全、社交、尊重和自我實現等。這些需求直接影響個體的行為和情感反應。
底層邏輯和薩提爾冰山理論則強調了無意識層面的重要性,包括價值觀、信念、需求和動機等。這些無意識的部分在塑造個體行為和情感反應時起著關鍵作用。
依附理論強調了人類與他人之間的情感連結和依附行為。依附對象提供情感支持、安全感和情感連結。早期的依附經驗對個體的情感發展、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響。
透過認識自我需求,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價值觀、信念和內在動機。這有助於我們建立更強大的自我意識,並更有意識地引導我們的行為和情感反應。
找出自我需求的重要性在於幫助我們滿足基本需求,提高生活質量,並實現自我實現的目標。
通過了解自己的需求,我們能夠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、職業、人際關係和個人成長方向。
因此,深入自我探索和找出自我需求成為一個有意義和豐盛生活的關鍵。
總結來說,唯有自我需求被滿足後,我們才無需如此費力的改變自己、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,因為這些狀態本來就是自然會存在的,它本就是人類的「本能」。
※延伸閱讀:切勿將另一半「當作生活重心」,3招教你找回自我
如何認識自己與探索自我?
透過以上整理,相信你更清楚了解,那些一直導致我們陷入鬼打牆的根源是什麼,因此找出自我需求是認識自己、探索自我的第一步。
認識自己可以透過自我反思思考價值觀、信念、興趣和目標,也能用寫日記或筆記記錄想法、情感和人生經驗。
這可以幫助自己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內在世界,發現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情緒反應。
再來,與信任的人交流,用外在的視角尋求他們對自己的觀察和意見,能幫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為和互動方式。
另外,透過嘗試新的活動和經驗,包括學習新的技能、參加社交活動、探索新的興趣等。透過嘗試新事物,可以發現更多關於自己的潛力和喜好。
另外,有許多人透過閱讀有關自我探索和心理成長的書籍、文章、線上課程尋找自己。
但你是否有發現,為什麼不論看了再多、學了再多,當下都覺得收穫滿滿,但沒幾天又變回自己原本的樣子?
那是因為不管看再多、了解再多,或是與人交流再多,那些都是別人的經驗,只有自己開始去行動、實踐學到的方法,人生才有機會跟過去不同。
這時你可能會想,但是要行動跟實踐到底該怎麼做?每次遇到狀況就把學習到的東西忘得一乾二凈。
沒錯,許多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,其實重點在於,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這些,只是因為遇到了一些問題,所以想找個方式來解決。
這就像是身體病痛找上門時,多數人都習慣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,而沒去仔細思考過病痛的根源是從何而來。
透過觀察自己的情緒覺察當下的狀態,從中去感受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,以及思考自己的價值觀、信念與個人成長目標,重新檢視自己內心的渴望。
將它當成內在的指南針,讓它輕鬆帶領我們前往每個人生階段所嚮往的方向。
對於人際關係所產生的困擾,皆來自於心理界線不夠清晰,導致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模糊、容易受到侵犯。
透過自我問答,幫助你釐清人際關係的造成的問題,找到自己期待的相處模式,學習在心裡設立界線,降低與人相處產生的困擾。
最終,重新檢視自己的需求、渴望與夢想,透過設立目標、列出具體行動計劃來實踐它,從此找回自己人生主控權!
自我問答過程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與迷思
#完美主義迷思
認為只有找到完美的答案才能滿足需求。這種思維可能讓人陷入無止境的追求中,無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不確定性。
或是認為自己必須完美無缺才能被接受或取得成功。這種迷思可能讓人過分苛求自己,對自己的缺點和失敗感到沮喪。
事實上,找到真正的需求是一個漸進的過程,並不一定需要完美的答案。
檢視自己的思維模式和信念系統,確定是否存在負面或限制性的想法。嘗試放下完美主義和外界期待,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獨特性。
#過度在意他人
過度關注他人的期待、評價和社會的標準,將自己的價值與別人的觀點和期待混淆。
可能是因為害怕被他人批評或不被接受,將自己的自我價值寄託於他人的眼光,因此忽略了自己的真實需求。
重要的是要學會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,並將自己的需求置於優先考慮之中,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和空間,專注於內在的聲音和感受。
※延伸閱讀:總是在意他人的想法與看法?活出你的原廠設定閱讀心得
#自我限制陷阱
將自己局限在特定的身份和角色中,對於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抱持負面的評價,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某些需求或渴望。
或將自己縮減為特定的標籤或標籤他人(例如:高矮胖瘦、美醜、內向、外向、高敏感⋯⋯)。
這樣容易限制對個人多樣性和複雜性的理解,無法看到自己更廣泛的潛力和可能性,以及探索新的興趣和嘗試新的身份,阻礙了真正了解和滿足自己的需求。
每個人都有各種層面和特質,不應僅僅根據表面特徵來定義自己或他人。
要克服這一點,需要培養自信心,相信自己有權利追求和滿足自己的需求,進一步提問並深入探索自己的需求。
不僅問「我需要什麼?」,還可以問「為什麼我需要這個?」、「這需求背後代表了什麼價值?」等等。透過這種深入的自我探索,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內心需求
#過度自我批評
不論是過度追求完美、對自己的價值和能力持懷疑態度、過度關注他人評價、內在不安全感、社會價值觀,都會造成過分嚴厲地對待自己,無法接受自己的缺點和失敗。
要克服過度自我批評,除了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,學會寬容和接納自己的缺點和失敗。意識到每個人都會犯錯,並將錯誤視為學習和成長的機會。
以及培養自己的自我價值感、觀察和挑戰負面的內在觀念和信念,例如「我永遠不夠好」或「我一定要完美」。尋找更合理、積極的思維模式,並逐步替換負面觀念。
#避免深入探索
對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情感感受避而不談,避免面對不舒服或痛苦的情緒,僅停留在表面層面的需求,而沒有深入探索背後的真正動機和價值。
這會阻礙我們真正理解自己的需求和內在動機。需透過深入思考和反省,了解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和內心真正的需求。
將發現的需求轉化為實際行動,嘗試滿足自己的需求,並觀察這些滿足是否能帶來更大的內心滿足和幸福感。
#忽略情感和直覺
在自我探索過程中,有些人傾向於過分理性化,忽視情感和直覺的重要性。
這可能來自於某些文化和社會環境傾向於強調理性和邏輯思考,對情感和直覺抱持較低的價值觀。他們可能擔心被他人批評或不被接納,因此選擇忽略或壓抑這些內在感受。
或是在學校和工作場所,通常強調對事實、邏輯和分析的重視,認為只有邏輯和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,而情感和直覺是不可靠的。
情感和直覺是了解自己內在需求和渴望的重要指標,因此在自我探索過程中,要給予它們足夠的重視。
※延伸閱讀:內心敏感脆弱,最愛的人總是傷你最深?童年傷痕閱讀筆記
總結
認識自己是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關鍵,透過自我反思、自我問答和自我觀察,我們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價值觀、需求、優點和弱點,從而做出更有意義和自主的選擇。
自我探索是一個持續的過程,透過不斷地探索自己的興趣、價值觀和目標,我們可以發現自己的獨特性和潛能,並追求更具意義和滿足感的人生。
找到自我需求是關注個人內在需求的重要一環,當自我需求被滿足後,我們才無需如此費力的改變自己、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。
因為這些狀態本來就是自然會存在的,它本就是人類的「本能」。
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,可能會遇到迷思和盲點。迷思包括對自己的誤解或過度理想化,以及對他人期望的過度依賴。盲點則是自我覺察不足或忽略某些重要層面,如情感和直覺。
總之,認識自己、自我探索和找到自我需求是實現個人成長和幸福的關鍵。這個過程需要持續的努力和自我反省,並可能需要克服迷思和盲點的挑戰。
然而,通過深入了解自己,我們能夠活得更有意義、更自主,並建立更健康和豐盛的人際關係。
※延伸閱讀:為何總遇不到理想伴侶?透過自我問答重新思考對愛情的期待!(附實作表單)
若你已經閱讀許多相關文章、上過課程或演講,但還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,泡芙鑽有推出一對一的引導服務,針對你卡住的點,設計專屬你的解決方案,詳情請點擊連結。
❤️ 「願我們都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。 」
by 我是泡芙鑽 💎
哈囉,我是泡芙鑽,相信來此的你,內心應該是有些困惑吧?若你想和一個能懂你、理解你的人聊聊,或是希望有人能幫助你解開當下的迷惘困惑,並清楚知道下一步怎麼走,或是想快速了解更多經營感情的方法,請點擊 ► 60分鐘樹洞聊聊 ◀︎,讓泡芙鑽成為你人生一盞溫暖的路燈 ☺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