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感情一直不順?愛情中常見的三種依附模式

焦慮依附者:「在愛情裡,我總將重心放在對方身上,但若讓我感覺到,他並沒有像我重視他那樣的在意我,就會讓我產生很多擔心,甚至感到憤怒。」

逃避依附者:「我的伴侶很愛緊迫盯人,一開始為了讓他開心,總會配合他的要求,但不管我做再多,伴侶似乎都太不滿意,既然如此,乾脆敷衍了事應付一下就好。」

以上心情,是否曾出現在你的愛情關係裡呢?

為何同樣在愛情中,一個想被全身關注,而另一個又對於伴侶的「關心」感到極度壓迫

會有如此大的差異,主要來自於依附理論中常見的三種愛情模式。

※延伸閱讀:為何總是無法好好愛人,好好愛自己?依戀障礙閱讀筆記

前言

哈囉,我是泡芙鑽

這是關於 焦慮依戀/焦慮依附的自救系列

你也曾跟我一樣在感情中是個「輸家」嗎?

過去我寫過幾篇愛情教會我的事,有很長一段時間,都深陷在類似的問題中鬼打牆,不清楚到底是自己有什麼毛病,還是命運所致。

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我喜歡他、他也剛好喜歡我的對象,一開始甜蜜心動,總能被粉紅泡泡給包圍著。

但,到底發生什麼事?為什麼才沒多久,那種感覺就漸漸消散了呢?這是人家所說的,熱戀期消退嗎?

不過,一般人說的熱戀期,幾乎都維持至少三個月到半年,為什麼我遇到的總是特別短暫呢?

要說伴侶是渣男嗎?但也不是呀~雖然總是擔心他會不會喜歡別人,但很多時候,我能感受到他對我的愛、對我的付出。還是⋯⋯其實是自己要求太多了??

唉⋯⋯真的覺得好難,不知道怎麼辦才好⋯⋯

如果,以上的心聲跟你一模一樣,這系列就是為你而寫,邀請你好好閱讀完畢,希望能對你有幫助。

這不是雞湯系列,也不是傳頌邪教理念,而是真真實實、槍林彈雨的血淋淋「尋找自我」的探險遊戲。

泡芙鑽花了好多年時間,身歷每段愛情,在之中跌倒、碰撞、翻滾、喘氣,最後我發現,唯有找到自我,才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

若你已經閱讀許多相關文章、上過課程或演講,但還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,泡芙鑽有推出一對一的引導服務,針對你卡住的點,設計專屬你的解決方案,詳情請點擊連結

引導你與真實的自己對話
專屬你的愛情蛻變計畫

為什麼感情一直不順?

在每段愛情開始萌芽前,我都以為找到跟我極為相似的靈魂伴侶,因為彼此間有許多共同點,感覺早已相識已久,因此被對方所吸引

但,為何相處越久,越發現彼此根本是不同世界的人呢?是我遇到不對的人?還是運氣問題?星座問題?難道是命運導致?

為什麼感情一直不順?為何當初相愛的兩人心卻越來越遠?

帶著這些困惑,讓泡芙鑽開啟閱讀與自我探索之旅⋯⋯

※延伸閱讀:為何總遇不到理想伴侶?透過自我問答重新思考對愛情的期待!(附實作表單)

最終發現,最初相遇的兩人,因愛情荷爾蒙發生作用,讓彼此開始搜尋兩人間的共同連結之處,為了就是拉近與對方的距離

例如:曾吃過同一餐廳、去過同樣的景點、讀過同一本書、喜歡同一位歌手⋯⋯

兩人當開始進入關係,日益漸進的越來越了解對方後,仔細觀察會發現,其實當初在伴侶身上吸引自己的,是自己「沒有」的那些特質。

例如:過去的我總是太在意別人的看法,戰戰兢兢地說每句話、做每個舉動,而在伴侶身上能發現,他不太在乎別人的看法,可以在眾人面前展現自己,讓我感到他活得很自由。

或是過去的我總是感性爆表,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多點理性,不要再被感覺給牽制著,因此對於言談間透露著理性、有邏輯的對象,都特別吸引著我。

然而,所謂的相愛容易相處難就是如此,因為彼此的「不同」而被深深吸引,卻又因彼此的「不同」而漸行漸遠。

過去我曾寫過一篇關於伴侶間最重要的一點,就是兩人三觀合不合,當初寫下這篇文章,是因深刻反思與交往五年的男友分手後的體悟。

那時的我真心覺得鄉民金句:「關於感情,一律建議分手。」並不是幹話。

泡芙鑽經過多年閱讀與探索,以及更深入去思考「兩人間的不同之處,到底是從何而來?」,最終在依附理論中,讓我發現了不同的解釋。

※延伸閱讀:總是遇不到對的人?「依附」閱讀心得,一本解答你所有為什麼的書

依附/依戀理論是什麼?

  • 是指人與人間締結緊密關係的能力,沒有絕對值而是傾向性
  • 與依戀對象相處狀況,會依對自己的重要程度而有不同行為表現
  • 了解自己的依戀類型,能更客觀看待自己內心的矛盾與衝突。
  • 幫助母親與孩子建立安全信賴關係,而親子與戀人間的依附關係極為類似

三大依附類型典型特徵

※以下內容摘自「找回100 %安全感:情場與人際的正向依附練習

#安全依附典型特徵

  • 相信自己值得被愛
  • 相信當遭逢危機,會有人願意伸出援手
  • 遇到問題時,會聚焦在如何解決問題本身,而非採取消極的方法(指責、卸責、逃避⋯⋯)來應付壓力。
  • 自尊較高、相信自己能力,能夠用肯定的言語來描述自己。
  • 願意支持與陪伴自己的伴侶。
  • 很少干涉伴侶所做的決定,並願意鼓勵對方追求自己的夢想。
  • 與人發生爭執時,會採取有效溝通策略,不至於讓自己的情緒失控。
  • 願意直接坦白與對方溝通,不會拐彎抹角的耍小手段,或是讓對方猜測。
  • 與伴侶發生爭執後,內心依然愛著對方,並且不會對伴侶做出貶損人格的攻擊。 

#焦慮依附典型特徵

一、認知層面:

  • 常常覺得自己要被別人拋棄了。
  • 很容易對關係是否能夠維繫下去產生擔心。
  • 總覺得要找到愛自己的人,幾乎是不可能的。
  • 好不容易找到有人願意愛自己,就會努力地緊緊抓住對方
  • 常常覺得:「他/她果然不愛我,不然怎麼會這樣對待我。」
  • 常常會有:「他/她這樣對我,乾脆分手算了。」的衝動。
  • 焦慮起來時,會想要立刻見到對方
  • 焦慮時,會希望對方最好立刻把話說清
  • 常常會想:「他/她這麼好,為什麼會跟我在一起?」
  • 對於對方消失太久、很少主動聯絡自己,會覺得對方不在乎自己。
  • 認為對方應該要讓你知道他/她的行蹤。
  • 即便在感情裡,你也會擔心把所有感情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太危險,還是要認識一些其他異性比較保險。
  • 内心有一個完美情人的形象,常常會拿伴侶和自己的歷任或完美情人的形象做比較。

二、行為層面:

  • 當找不到伴侶時,會忍不住的狂打電話,或到對方會出沒的地方找人。
  • 忍不住想透過伴侶的家人、朋友,試圖聯繫到對方。
  • 故意測試伴侶的地雷,以確保對方到底是不是真的愛自己。
  • 對伴侶和其他異性的互動管得很嚴
  • 試圖檢查伴侶的訊息、通話記錄。
  • 故意說分手、故意躲起來冷戰,但內心其實是希望對方主動過來安慰自己
  • 故意讓伴侶吃醋,好確保對方是愛自己的。
  • 會擔心萬一有一天被拋棄了怎麼辦,因此有伴的時候,還是試圖和其他人曖味。
  • 每段感情都進展快速,很快就能和一個人在一起、可以很快地換新男友/女友。
  • 用盡各種方法,希望伴侶來解決感情中的各種問題。
  • 很容易拿伴侶和自己的理想型/歷任做比較,要求對方改變自己。
  • 有時會因找不到伴侶,而焦慮到很想要自殺、動手打人、傷害對方、傷害自己,或是焦慮到呼吸困難、換氣過度。
stressed female entrepreneur creativity crisis

#逃避依附典型特徵

一、認知層面:

  • 面臨爭執時,總會逃離伴侶,找個空間躲起來喘息。
  • 常常覺得:「我果然還是適合自己一個人。」
  • 總覺得:「找別人幫忙只會把事情搞砸,要做事情果然還是適合自己來。」
  • 害怕跟別人分享秘密、害怕跟別人深交。
  • 雖依然有情感需求,但同時覺得依賴感情是危險的。
  • 時常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、不會有人愛你。
  • 面對爭執時,希望對方最好能讓你靜一靜、不要打擾你
  • 常會覺得伴侶只是想掌控你而已,根本不愛你。
  • 讓對方知道自己的行蹤是危險的,因為這樣太過親密。
  • 内心有一個完美情人的形象,常常會拿對方和自己的歷任或完美情人形象做比較

二、行為層面:

  • 很少談論自己的心裡的事,或是情緒與感受。
  • 可以跟很多人熟絡,但跟大家的關係都很淡薄
  • 在感情裡,很少接電話、訊息常常過很久才回。
  • 在感情裡,很少主動聯繫對方,包括打電話、傳訊息給對方。
  • 在感情裡,很少主動提議要做什麼
  • 在感情裡,很少表達自己的需求
  • 不擅長表達情緒與感受,每當被問到「怎麼了」,常常回答:「不知道」。

※延伸閱讀:愛上「逃避型情人」很辛苦嗎?與逃避型依戀相處三大指南

三大依附類型的不同愛情模式

#關於初期約會方式的差異

一、能有效面對突發狀況的「安全依附」:

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,總會以正向觀點化解危機,不輕易猜測對方是否對自己有什麼負面評價。

二、抓緊僅有機會的「焦慮依附」:

因非常缺乏安全感,遇事容易擔憂、容易放大負面猜測,只要覺察到對方做出自己預期之外的行為言語,就會對這段關係多加揣測,引發內心焦慮不安。

主要是因他們在心裡儲存了不少「對方會拋棄我」的信念,以及「我不值得被愛」的信念。

三、不在乎就不會受傷的「逃避依附」:

他們認為與人保持距離才是安全的,與其給予承諾進入感情關係,寧可選擇停留在曖昧階段。

因承諾對他們來說壓力實在是太大,只停留在曖昧階段,不僅能滿足自己在情感上的需求,同時也不必付出實質的承諾

且他們對於人際關係沒太大興趣,也不相信有人會真的喜歡自己,因此習慣與人疏離。

即使表面上可以與他人相處的特別好,但那也只是他們展現出來的「社會技巧」,而非真誠地想與人互動。

#關於自我揭露的差異

一、循序漸進、創造更多親密感的「安全依附」:

當遇到願意分享秘密的人,會細心注意到對方分享的內容,並揭露自己的秘密來回應對方。

當伴侶願意給予回應,安全型就會做出更多的自我揭露,讓彼此感受到更多的親密與愛。

二、滔滔不絕傾吐自己傷痛的「焦慮依附」:

總覺得自己很糟、沒有人會愛這樣的自己,但同時又奢望有個人可以接受這麼糟的自己

在這樣矛盾情緒下,他們會希望在與對方相識初期就迅速且深入的自我揭露,也期待對方能給予符合期待的回應。

但往往過於心急將負面經驗倒給對方聽,造成對方承接不住、壓力過大而被嚇跑。

三、守口如瓶最安全的「逃避依附」:

不相信有人會真心喜歡自己,若要他們分享自己的秘密,除非對象是非常熟識且信任的人,否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。

與他們聊天內容大多是在談論「事件過程」,無法交流「事件帶來的感受」

例如你剛認識位新朋友,感覺與對方已經非常熟識,但每次的談話好像都只有你一個人在分享生活,他卻很少談及自己的內心世界,他很可能是位逃避依附者。

但若能給予逃避依附者安全感三要素:① 相信你會在他有難時適時出現、② 敏感的覺察到他好不容易說出口的內心擔憂、③ 對於他的擔憂給予支持,他依然是能夠分享秘密的。

#關於看待伴侶的差異

一、總是以美好看待伴侶的「安全依附」:

能夠以正面態度看待對方、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、有自己的界限、懂得表達自己的感受、懂得如何回應伴侶對自己的善意。

二、缺乏自尊心而帶來焦慮感的「焦慮依附」:

因缺乏安全感,總是擔心自己會被拋棄,需要不斷確認伴侶對自己的愛,卻又懷疑對方到底是否真心。

三、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的「逃避依附」:

他們不相信感情中的互相依賴,在關係中經常很被動,當別人對他們好,反而會感到自己更加無能,因而加強對自己的負面看法。

即使遇到困難也會選擇一個人面對,因為與對方親近,就等於是將自己最脆弱的一面攤開來,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學習到,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。

這是源自於「親近焦慮」,是種和對方太過親近,就會喚起過去被拒絕的痛苦感與恐懼

每對男女都有不同愛情依附模式

#關於維繫關係的差異

一、成為安全避風港與安全堡壘的「安全依附」:

在關係中信任對方不會背叛自己、相信自己值得被愛、相信當自己需要幫助,都會有人來幫助自己。

在關係中容易獲得安全感,因此也有能力給予對方安全感,能夠支持伴侶,不多加干涉也不會放任不管,並適時給予鼓勵。

能夠為維繫關係而做出對關係有利的選擇,這種選擇可能等同犧牲了自己的權益,或是為了伴侶的幸福感,而放棄一些自己的選擇。

但安全依附者並不會認為這些選擇是「犧牲」自己,他們認為為了讓「我們」更好,因此做出的最好選擇方案。

二、有目的性交換條件的「焦慮依附」:

對於自我認感同不足的焦慮依附,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,在交往後會開始為對方做一些改變,例如迎合對方的喜好,或是陪伴對方做他想做的事

※延伸閱讀:切勿將另一半「當作生活重心」,3招教你找回自我

在他們的世界裡,認為只要自己夠愛對方,就能讓伴侶加倍更愛自己,因此這種付出並非是心甘情願,而是帶有目的性,甚至是感到委屈的

這一切的犧牲與委屈,都是希望能得到對方同等的回應,以此證明伴侶對自己的愛。

倘若伴侶無法以他們期待的樣子回應,他們就會對這段感情感到不滿,但又害怕失去對方,形成惡行循環

※延伸閱讀:失落感很重,越愛越沒安全感?關係黑洞閱讀筆記《愛情篇》

三、我們獨立就好的「逃避依附」:

不習慣伴侶的陪伴,也不習慣陪伴伴侶的逃避依附,在關係中經常希望伴侶能夠獨立點,不要這麼依賴他們。

當雙方需要配合對方做出改變時,常讓他們覺得:「為什麼不能像交往前那樣互動就好?」

對他們而言,改變自己配合對方並不容易,一旦互相調整與改變,等於是把自己的某一部分交出去給對方,這會讓他們感到非常恐懼。

他們不喜歡與他人親近,相較花時間陪伴伴侶,他們寧可選擇與其他異性互動,有些逃避依附者就算有伴侶,也會單獨跟異性出去,甚至約砲、一夜情⋯⋯等等。

不需對其他異性做承諾與負責,這能讓他們滿足情感上的需求,又不需交付自己,能讓他們感到更加輕鬆自在。

※延伸閱讀:交友軟體認識之焦慮依戀與逃避依戀相處五年的真實故事

#關於面對拒絕與爭執的差異

一、即使意見不同,我們依然能好好的「安全依附」:

面對伴侶的拒絕,或是期待不如預期時,能夠回想伴侶過去對自己的好,因有足夠的安全感,內心較不容易受傷,能更容易原諒伴侶。

與伴侶發生爭執時,不會做出貶損、攻擊對方的行為,僅就事論事地談論自己生氣的原因,能夠以有效的解決方法增進彼此的關係、修復關係中的傷痕、重建和諧。

二、表象暴怒卻藏著內傷的「焦慮依附」:

當伴侶拒絕自己的要求,或是無法以自己想像中的方式回應時,就會感覺自己不值得被愛,或是認為伴侶不夠愛自己

這時可能會讓焦慮依附想為對方做更多「為他好」的事,或是不斷地對伴侶窮追猛打的討愛,為了要求伴侶能完成自己的期待。

三、快速逃離以策安全的「逃避依附」:

從小就學到面臨爭執時求助是沒用的,還會被對方攻擊,因此逃避依附者最常出現的回應模式就是「躲避起來」。

當關係中產生爭執,對他們而言,伴侶就是壓力的來源,只要遠離壓力源,他們就能恢復正常(例如:上一秒才跟伴侶吵架,下一秒就能獨自跟朋友吃飯說笑。)

但逃避依附者的遠離,並非能獨自處理與消化情緒,因他們習慣壓抑情緒、切割情緒、隔離情緒,暫時的逃開,只是因不得不這麼做罷了。

※延伸閱讀:溝通總是無效?三觀不合無解嗎?親身實踐四步驟有效溝通與磨合

焦慮依附vs.逃避依附的「躲開」

・焦慮依附者:等待對方主動過來安撫自己,測試對方到底願不願意來哄自己、證明自己是被在乎的。

・逃避依附者:完全想逃離壓力源(伴侶),暫時不要跟對方有任何接觸,以確保自己是安全的。

#關於性愛需求的差異

一、不用透過做愛也很能愛的「安全依附」:

因為有足夠的自我價值,因此不需透過性愛來感受到被愛,或是感受自己是有價值、被接納的,他們能夠單純的享受性愛的歡愉

性愛與依附之間的關聯

心理學家辛西亞・拜斯(Cynthia Byers)曾經做過一份研究,追蹤伴侶間十八個月的性愛狀況,發現性滿意度和關係滿意度有關,其中有兩個原因:

① 做愛為彼此提供「溝通」的機會。
② 性愛為彼此的關係帶來一些「新鮮感」,而這份新鮮感能增進關係的滿意度。

也就是說,要越做越愛的條件是,在性愛進行同時,雙方能與彼此交流感受、坦承喜歡與不喜歡的地方,並且能為彼此調整做愛的頻率,以及做愛的方式。

二、用性換愛的「焦慮依附」:

對他們而言性和愛是緊緊地被綁在一起,也是種關係評分的量尺

焦慮依附者會透過肉體接觸來滿足自己的不安全感,由此感受自己是被對方接納、確認自己是被愛的。

容易在還未確認關係前,就與對方屢次發生性關係,即使內心感到委屈也無法勇敢拒絕,因擔心拒絕對方就會讓這段關係畫下句號

三、比起做愛更喜歡自己來的「逃避依附」:

他們不只什麼事情都習慣獨立完成,連性愛也是如此,因做愛會增進自己與伴侶間的親密感,這是逃避依附者試圖避免的。

他們也不喜歡愛撫伴侶,是想減少與醞釀情感有關的所有細節

而有些人已經有伴侶還是要出去約砲、一夜情,是因僅僅一次甚至短暫的關係,讓他們不需擔心後續糾纏不清的情感

據研究指出,逃避依附者樂於享受一夜情帶來的歡愉,這種關係不僅不會讓自己受到約束、也讓他們比較有掌控感

當焦慮依附遇上逃避依附的「性愛關係」

・焦慮依附者 → 以為能用身體來換得對方的愛⋯⋯;逃避依附者 → 只是單純想跟對方上床,用來滿足短暫的親密關係。

・焦慮依附者 → 以為對方願意跟自己做愛,就代表自己是被對方接納的⋯⋯;逃避依附者 → 只是單純能享受當下的歡愉,且不需擔心結束後需給承諾或負責的約束

#關於面對分手的差異

一、清楚自己底線的「安全依附」:

他們能在發現這段關係不是自己理想的樣子時,能夠果決地放下

因幼時的主要照顧者,對他們不過於干涉也不放任不管,而是成為安全避風港、安全堡壘,讓他們能夠自由探索自己喜歡跟不喜歡什麼,從每件事中學習為自己做選擇。

二、從放不下手,到找到出口的「焦慮依附」:

據研究指出,焦慮依附者在關係中經常抱怨這段關係很糟,但又害怕失去對方後會找不到下一個伴侶,因此遲遲不肯離開眼前這段關係。

即便真的分手,又會急著到處找下一個目標,儘管沒這麼喜歡,但也好過沒人陪伴,因而容易形成「籃板球式」的戀愛、承受著迴圈般分手後的痛苦。

然而有趣的是,在分手後混亂的歷程裡,隨著長時間的消化,焦慮依附者會漸漸地學習到該如何改變自己的缺點、找到自己生活中的樂趣。

不再只是依賴著對方,開始發現原來自己比想像中還要更有力量

※延伸閱讀:你正處在糾結不已的感情?如何面對不適合卻分不開的情況?

三、表面上斷乾淨,實際卻是壓抑的「逃避依附」:

不論時間長短、愛得多轟烈,當眼前的伴侶對他們造成超出自己負荷的威脅感時,他們能夠快速地閃電和對方分手。

看似無情的行為背後,很有可能只是因為他們善於壓抑、切割與隔離情緒

研究中發現,逃避依附者提出分手後,很可能讓他們背著罪惡感並且不斷地責備自己,因此唯有將分手的壓力隔離起來,才能讓自己孤傲且堅強的活下去。

※延伸閱讀:是不愛了?還是進入倦怠冷淡期?7招解決情感疏離

結論

相信看到這裡,你已經更認識三種愛情依附類型個別的差異,我相信,也同時解開你過去的一些困惑了吧?

以上關於依附相關內容都是摘自-找回100 %安全感:情場與人際的正向依附練習 這是一本由台灣作家為華人所編寫的依附理論,更符合身處在台灣的我們。

找回100 安全感

在書中透過安全型面對愛情的樣貌,作為給焦慮依附及逃避依附的調整方向,書中也提出實際的建議與解法

例如,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?如何好好接納對方的需求?如何承接伴侶是焦慮依附或逃避依附的方式。

泡芙鑽在整理以上資訊時,對於焦慮依附者的形容真是全身認同!我常說自己是在愛情裡學習認識自己、怎麼愛自己。

如同上述提到的,分手後隨著長時間的消化,慢慢找回自我,這也是為什麼我開始寫敏感焦慮自救系列文章的原因。

在我自己親身經歷中發現,當焦慮依附遇到逃避依附(俗稱的焦逃配),焦慮型的我們都以為是對方在掌控這段感情。

但實際上,真正能夠主導這段感情的關鍵,真的在於焦慮依附型的覺醒

※延伸閱讀:太在意另一半的你,在感情中總是患得患失嗎?該如何自救?

所謂的主導不是控制,而是分辨什麼是自己可以控制、什麼是無法控制的部分。

例如,在跟逃避型伴侶發生爭執時,焦慮型會急著立刻想解決問題,但逃避依附者面臨伴侶給予的壓力時,直覺反應就是迴避(逃避直面問題所產生的痛苦)。

這時焦慮依附者會更緊張的想追上去跟對方說清楚,而我提到的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,就是去反思「為什麼在這個當下我必須跟對方說清楚?」。

當我能先暫停眼前所發生的情境將關注點回到自己的內在狀態後,我會發現,讓我感到焦慮不安的關鍵,並非全是伴侶的問題。

那個焦慮的來源,是我自己。

※延伸閱讀:內心敏感脆弱,最愛的人總是傷你最深?童年傷痕閱讀筆記

為什麼與伴侶發生爭執,自己就非常著急的想要當下解決問題呢?

因為害怕失去,因為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,所以當與人發生爭執,就會擔心自己再次被拋棄

因此必須用盡吃奶的力氣去抓住對方、掌控對方,同時也期待/要求對方要證明對自己的愛,唯有如此,才會讓自己焦躁的心安定下來。

※延伸閱讀:愛情不長久?為什麼總是陷入同樣的困境?毀滅感情的8大迷思

當我開始學習先穩定住自己後,我再也不需要期待別人來拯救我。

這個關鍵點讓往後不僅是在愛情關係裡,是連帶在整個人生中,都讓我更有安全感與掌握感,這也是焦慮型最需要的。

當焦慮依附者穩定自己後,便有能力開始理解伴侶的行為(先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去照顧自己愛的人),能去看清楚對方的反應只是直覺式的自我保護,並不是伴侶不愛自己。

當逃避依附者感受到眼前這個人是安全的,他們才能漸漸將長年鑲在身上那套強化的盔甲卸下。

※延伸閱讀:為何越在乎就越不安?來自原生家庭所遺留的傷痕,關係黑洞閱讀筆記

沈浸享受在自然的喜悅中

現今,我與泡芙先生的親密關係,就是這樣慢慢經營而來。

因為泡芙鑽的焦慮基底不可能砍掉重練,泡芙先生的逃避基底也不可能「變正常」,我們還是會出現自身的直覺反應,泡芙先生慣性地消失,泡芙鑽一股不安與猜疑。

當我們能透過有意識的去了解自己「怎麼了」,我才能先發現自己的情緒,在情緒失控前穩定自己,接著才能看見關係中真正的問題。

(通常都是我先解決了自己的狀態,再去問問泡芙先生怎麼了,請記得,逃避型伴侶基本上不會主動來「解決問題」,因為對他而言,我們認為的問題並不是問題 XD。)

※延伸閱讀:吵架不再無止境!學會這五個技巧,有效化解伴侶之間的衝突!

當然,在這過程中焦慮依附者一定會擔心,自己做這麼多真的是有用的嗎?真的能繼續維繫這段感情嗎?(就是這麼容易「想太多」才會焦慮呀!)

其實不論是在愛情關係,或是人生任何面向,我們都必須聚焦在自己可以控制的範圍,例如我控制自己的情緒,並且願意理解伴侶,給予他短暫離開的時間與空間。

當我們能在自己可控範圍內盡力做到最好,無論結果是什麼,至少能減少事後的後悔與遺憾。(練習一次減緩1%,練習兩次減緩3%⋯⋯)

漸漸的就會跟泡芙鑽一樣,突然被襲擊,那就先在地上躺個十秒,接著站起來看看怎麼回事。(別慌、穩住、問題不大 XD)

過去泡芙鑽分享許多依附關係的相關文章,若你願意好好在此停留,給自己機會,慢慢學習接納自己真實的樣貌。

相信你也能像泡芙鑽一樣,走出愛情關係裡的不安全感,只要是你真心喜歡的對象,都能讓這段關係,成為讓你感到幸福的安全堡壘。

※延伸閱讀:到底是需要磨合?還是根本就不適合?三步驟掌握全局

❤️ 「願我們都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。 」

by 我是泡芙鑽 💎

專屬你的愛情蛻變攻略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本篇重點段落